鲁尔的启示

发布日期:2024-09-19 14:21

来源类型:潇湘晨报 | 作者:Burkhart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最近15期新澳门开奖结果】【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香港一肖一码100准免费资料】【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香港494949开奖现场】

从“生态焦土”到新经济区,从煤钢基地到欧洲文化之都,走过50多年的转型之路,德国鲁尔区作为煤铁资源型地区经济成功转型的范例,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鲁尔区有如是在一片寻不出生机的焦土中苟延残喘。”这是德国一位生态学者面对当年的鲁尔区曾经发出的悲叹。

主导产业衰落、经济增长缓滞、环境污染严重……作为德国最重要的煤炭和钢铁基地,几十年前的鲁尔区却深陷煤钢危机,城市上空回荡着一曲“钢与火”的悲歌。

然而,面对危机,德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功能转型。时至今日,走过50多年、分阶段进行的转型之路,鲁尔区较为成功地完成了对传统工业区的改造,实现了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使传统的煤钢工业基地嬗变为现代欧洲文化之都。

对于山西这个资源大省来说,发展与转型正处于攻坚阶段,仅仅停留在“打造中国鲁尔”的口号上已然浅显,向鲁尔区采撷一束科技创新之光,吸收鲁尔区科技创新之精髓,实现我省转型发展的动力转化,是鲁尔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绝处逢生

●鲁尔区转型缘起经济结构性衰退

●现阶段是我省向鲁尔区学习的最佳时机

时间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我省最先提出向鲁尔区学习的是阳泉市。彼时,全国煤炭市场陷入周期性波动的低谷中,不仅是我省,全国不少资源型省份乃至众多老工业基地城市均提出向鲁尔区学习的口号。不过,学习效果始终平平,显然,时机尚未成熟。

从“九五”期间开始,历届省委、省政府均意识到煤炭行业在我省经济结构中畸重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在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由于煤炭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延续了多年,在巨大的经济效益面前,煤炭行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难以调整。因而,直到结构性衰退来临,全省“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仍然没有根本转变。有数据显示,2000年——2013年,十几年间全省采矿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7.9%上升到60.7%。2013年,全省重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全部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4.4%。

资源型产业越调越重。困局背后,是倚煤而生的侥幸心态,是结构调整的思维局限,是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是产业技术的瓶颈制约。

中国科学院近期的研究结果“触目惊心”:2014年,山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排第24位,环境支持系统排第27位,生存支持系统排第29位。这是一份亮起红灯的榜单——可以说,我省正处于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经济结构性衰退日渐逼近,资源依赖性经济已无路可走。

抓住机遇,绝处才能逢生。“目前,我省恰恰处于一个与鲁尔区转型起点比较相似的一个发展阶段,现在向鲁尔区学习,时机正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经济研究处处长高剑峰认为,我省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与德国鲁尔区当年的转型起点相似。

鲁尔区工业生产以传统工业生产为主,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占绝对比重,产业结构具有强烈的资源依赖性和初级特点。1970年,鲁尔区产业工人为83.2万人,工业产值为539.24亿马克,其中煤炭、钢铁以及钢铁加工业的职工人数和产值分别占67%和58%。这种产业结构缺乏足够的弹性,非常脆弱,一旦主导产业陷入萧条,出现衰退,上下游产业链必然出现衰退的现象,整个产业体系随之陷入困境。

此时的山西省与彼时的鲁尔区产业结构类似:当煤炭产业进入衰退期,整个区域的资源优势就会消失,出现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地位下降、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

然而,我们不无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我省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研发结合、生态环境治理等多方面发展水平远高于当时的鲁尔区,又可借力互联网时代、资本时代的便利,产业转型目标更明确,更易激发科技创新的潜力。当前,作为资源大省,在转型综改推进四年多时间的大背景下,我省向德国鲁尔区借鉴学习,在危机中深化调整和转型,与其说是不进则退的无奈选择,不如说是意在釜底抽薪,志在绝处逢生。

他山之石

●鲁尔区调整转型核心在于“创新”

●科技创新带动协同创新是我省转型最佳路径

“2010年夏天,我们走过一个广场,当时那里正在组织活动,黄色的气球飘飞在空中,‘欧洲文化之都’的字样非常醒目。”时隔几年,高剑峰仍对鲁尔在转型过程中展现出的外观环境的美学水平赞叹有加,他认为这对提振整个鲁尔区的士气和对外形象至关重要。

鲁尔区转型从教育入手。1962年以后新建的6所综合性大学和10所应用技术大学,为鲁尔区的科技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和学术基础,鲁尔区成为欧洲大学最密集的经济区。以此为基础,在科技创新方面,产学研结合、出台技术革新计划、建立横贯全区的技术创新基地……一系列措施将教育成果培育成鲁尔区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驱动力。

上世纪60年代以来,针对不同时期经济转型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鲁尔区制定和实施了十多项规划,主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转型两大方向入手——着手整合传统产业,推动企业转型;由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转型改造;对工业城市进行功能改造;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转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贯穿三个阶段的是教育、规划、文化、功能、产业等多个层面上的“创新”,而以科技创新带动协同创新是转型过程中的最佳路径。

在产业技术结构调整方面,鲁尔区秉持科技创新先行的理念,以电子、生物、新材料以及新能源这四大技术为基础,基本按照“用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产品由高耗能转向低耗能和低物耗”“用新材料工业改变传统产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向服务、信息为核心的第三产业转移”这样的走势进行转型。

以传统产业改造为例,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是大量消耗战略物资的传统行业,北威州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末出台了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将采煤业集中到盈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对煤矿业采取大力扶持政策,使煤矿生产技术和设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保持了技术和设备对外国际输出的优势。同时,较为先进的IT技术与传统机械、电器、仪表技术相融合,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将鲁尔区传统产业产品功能提升到新的水平。

在整个调整与转型过程中,除了不断的创新,鲁尔区还表现出高度重视规划引领作用,政府主导、经济主体自行调整,通过补贴改造传统产业以及培育新型产业,重视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等特点。

而在政府主导的过程中,无论是政策的目标还是资金的来源及使用,高度的法治化水平,保证了政策的稳定性、科学性,既防止部门利益,又使政策执行获得资金、结构和合法性的保证。

通过转型,鲁尔区已从煤钢制造中心发展成为以煤钢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新经济区。从产业结构看,煤钢比重大幅下降,2010年,煤炭和钢铁行业的产值仅占全区的16%。通过转型,鲁尔区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发展速度在德国遥遥领先。

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我省应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等全面创新,加快推进全省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有环境、有体制,才能谈科技创新;脱离各种环境,孤立、片面地谈科技创新,是对鲁尔区经验缺乏更深层次思考、理解与吸收的表现。”高剑峰认为,以“创新”为核心,在规划的总体引领之下,依托教育的发展,鲁尔区不仅做到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更实现了全鲁尔区综合性、宽领域、全民性的创新,这是值得我省进一步学习的地方。

因时而动

●鲁尔区50余年转型逐渐显效

●我省科技创新亟待起步

有数据显示,2005年,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曾达到74.55%,之后又逐步回落到2010年的39.04%。2013年,全省全社会R&D经费投入为154.98亿元,仅占全国1.35%,居中部六省之第5位。

科技不昌,创新必然不力;创新不力,转型难以有成。

与当时的鲁尔区一样,对于我省发展现状而言,科技创新极端重要且非常紧迫。科技创新既能助力我省摆脱资源依赖,又能够促使产业转型升级,更是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那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正视困难,从科技创新环节发力,加快实现动力转换,才能开启我省多方位协同创新的新局面。

从鲁尔区的转型历程可以看出,资源性省份经济转型的核心在于产业结构转化,其主要任务是依托科技发展培育和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同时,经济转型并不仅仅要打“硬”仗,还是一个发掘文化资源、重塑区域形象的“软”过程。

然而,众所周知,正如教育远远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业,与鲁尔区从头开始培育教育产业相同,“传统产业实现结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条充满曲折的道路。”

即使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历经50余年,鲁尔区为转型做出了大量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奋斗,整个产业的调整与转型至今仍随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在不断变化,不能不说是艰苦、艰巨而艰难的。

值得关注的是,新常态下,政府在整个转型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至关重要。纵观鲁尔区结构转型进程,尽管在不同的改造时期,政府作用的方式、支持的领域、实施的主题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是政府主导以及引导的重要功能始终不变。

政府作为改造与振兴的组织者,不仅肩负着转型方向的宏观把控,还要负责经济发展环境的改造和改善,确立体制机制以及做出相应的政策支持。这几点,无论德国鲁尔区抑或我省,都关系着转型的成败。

不仅如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李劲民主任在其专著《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研究》一书中还深刻地认识到,“就结构调整的目标而言,我们和鲁尔是相同的,但实现目标的方式却不一定相同,应该充分认识两国国情的不同,在比较中学习,在研究中借鉴。”

这意味着,即使有诸多成功经验摆在眼前,怎样走出一条最适合山西的科技转型提升之路需要更多摸索和实践。

这也正是我们最应该从鲁尔身上学到的。

山西日报记者 冷雪

(编辑:苏一珺)

【更多新闻资讯,请下载山西日报客户端】

施念慈:

5秒前:1962年以后新建的6所综合性大学和10所应用技术大学,为鲁尔区的科技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和学术基础,鲁尔区成为欧洲大学最密集的经济区。

陆俊利:

2秒前:从“生态焦土”到新经济区,从煤钢基地到欧洲文化之都,走过50多年的转型之路,德国鲁尔区作为煤铁资源型地区经济成功转型的范例,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鲁尔区有如是在一片寻不出生机的焦土中苟延残喘。

Hui:

4秒前:这也正是我们最应该从鲁尔身上学到的。

张叔平:

4秒前:中国科学院近期的研究结果“触目惊心”:2014年,山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排第24位,环境支持系统排第27位,生存支持系统排第2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