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写人物|李德仁:送你一双“慧眼”

发布日期:2024-09-19 15:21

来源类型:中国青年网 | 作者:焦利丹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安徽唯一盲人高考生顺利过线】【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管家婆2024正版资料图】【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澳门精准免费资料】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6月24日,一走进姜堰溱潼古镇,一股鱼圆的香味扑鼻而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依托6000多亩溱湖水面,这里商铺林立,尤以卖溱湖八鲜为主。从古镇老街往里走100米,一栋青砖黛瓦的古宅映入眼帘,这里是李家的老宅,从这所宅院里走出了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三名院士,当地人称李家是“一门三院士”。

    24日上午,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测绘遥感学家、85岁的李德仁院士获得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李德仁带领下,中国人建起了自己的全球观测系统,“送你一双‘慧眼’”,发射到太空中的卫星,将帮助人们对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看得快、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看得懂。

    从左到右为李德毅、李德仁、李德群三院士合影

    祖上曾是状元,80字家训传承百年

    “这里就是院士旧居,古有三科两状元,今有一门三院士。”6月24日下午4点多,无锡市民张先生一行6人前来参观院士旧居,导游黄素芳对这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宅进行了介绍,言语中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今天上午,李德仁院士摘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院士兄弟的六世祖李承霖,是清朝道光二十年的状元,居官几十年,清正廉洁,谦虚谨慎。

    进入院士旧居,厅堂上至今悬挂着80字的李氏家训: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车胤孙康、弦歌雅乐、翰墨传香、尊师益友、孝德永彰、和亲睦邻、扶幼尊长、敬德修业、发愤图强、女红针黹、娴淑贤良、诗书共读、兰桂齐芳、扶贫济困、造福一方、克勤克俭、家道隆昌。

    溱潼的院士旧居

    “家训由李德仁曾祖父李贞发手书于1890年,告诫子女,要爱家爱国,勤学苦读,修身养德,奉献社会。”黄素芳说,李家子女可以说就是在这种良好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这80字的家训,可以说影响了李德仁的一生。

    2018年3月26日,李德仁在武汉大学作题为《老师教我做人做学问》的报告,专门讲到了李氏家训。

    传承百年的《李氏家训》

    “家训中有一句‘孝德永彰’比较重要,意思是在家庭里面要孝敬父母,对外面要讲究道德。”李德仁说,正是家训教育让他在幼年时期便懂得了爱国、勤奋、好学、孝悌、勤俭、经世致用等优良品质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家一共走出了三个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大学时据理批驳国外权威的错误观点

    1951年,11岁的李德仁从溱潼小学毕业,考入了江苏省泰州中学。

    中学时期的李德仁,各门学科的成绩都非常优秀。兴趣广泛的他,曾经利用课余时间,用平板测量仪测量出泰州中学背后“小泰山”的高度。而这也为他今后从事测绘工作埋下了伏笔。

    1957年,李德仁被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后更名为武汉测绘学院)录取。

    在这里,李德仁遇到了自己的恩师王之卓先生,他是我国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李德仁与王之卓相识还有一段故事。

    当时,大学学的是苏联的教材,李德仁和几个本科学生发现教材有错,结果就去批判苏联几个作测绘遥感的权威,比如罗曼诺夫斯基等。

    看到文章后,王之卓把李德仁叫到他家去。“王先生仔细看了我的文章后,就支持我们学生的观点,说是苏联人的教材错了。”

    爱惜人才,王之卓让李德仁跟着他做毕业设计,并给了英文的参考文献。结果,李德仁做毕业设计时,又指出加拿大跟英国教授的公式里面有毛病。毕业设计做完了以后,王之卓把李德仁的毕业设计压缩成一篇文章,送到测绘学报去发表,这也是李德仁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在李德仁读硕士的时候,王之卓告诉他:“我们中国人不能老是跟在外国人后面,我们要勇于提出新的研究方向,让外国人跟着我们走。”

    李德仁坦言,现在提这个观点大家都比较理解,但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这个观点,如果没有高的眼界是难以理解的。

    留学时解决了测量学的百年难题

    1982年,李德仁进入德国波恩大学进修,短短半年时间,他就在国际学术期刊连发两篇高质量论文,针对西方学者发现和消除粗差的倾向性方法,推导出比丹麦法更具优势的新方法,被国际测量学界称为“李德仁方法”。

    第二年,李德仁进入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摄影测量领域世界著名领军学者弗里兹·阿克曼。为了将更多知识早日带回祖国,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常常最后一个锁门,又在清晨第一个打开实验室的大门。

    1985年,李德仁以全校有史以来最高分获得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

    留学期间,李德仁首次创立了误差可区分性理论和系统误差与粗差探测方法,为现代测量学奠定了数据处理的理论基础。德国洪堡基金评委Grafarend认为,“它解决了一个测量学的百年难题。”

    李德仁也因此获得1988年“汉莎航空测量奖”,围绕该理论编写的《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英文专著被选为2016年业内最具影响力著作之首。

    建起“中国人自己的全球观测系统”

    博士毕业,德国多家机构向李德仁伸出了橄榄枝,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

    1985年2月,他回到武汉测绘学院(2000年并入武汉大学)任教,次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1年、1994年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由于卫星系统的高精度位置姿态测量核心器件被禁运,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遥感卫星应用范围受到严重制约。为扭转这一局面,本世纪初,李德仁主持设计论证了我国第一颗民用测绘卫星“资源三号”的系统参数,大幅提高了卫星遥感影像的自主定位精度。

    从卫星数据85%依赖国外进口,到实现85%的自给率,再到向其他国家出口,李德仁让我国测绘遥感技术一步步从落后走到了世界前列,建立起真正的“中国人自己的全球观测系统”。

    在李德仁看来,科学的进步要靠各个国家共同推动,科学家之间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这个精神是永恒的。”但他也表示,科学家是有国家的,“要热爱祖国,为国家的富强作贡献,为学科作贡献。”

    如今,已85岁高龄的李德仁带领团队提出一个极为宏大的计划——200多颗卫星组网的“东方慧眼”智能遥感卫星星座计划。 该计划预计到2030年发射252颗卫星,包括高分辨率光学和雷达卫星、高光谱卫星和热红外卫星,形成“星网”。这些卫星将帮助人们对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看得快、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看得懂。

    回报桑梓,在家乡建起院士工作站

    虽已离乡数十年,但李德仁对于家乡的感情却与日俱增,他也用各种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李惠芳是李德仁的姑妈,已经104岁的她和丈夫依然住在溱潼老家。

    104岁姑妈李惠芳和丈夫

    24日下午,当社区工作人员拿着手机,将李德仁获奖的消息播放给老人看时,她激动地指着屏幕:“这是德仁,好好好!”

    让老人感动的是,2020年她100岁时,李德仁号召在外的李家人都回到古镇,来给老人祝寿。“他人很平和没有一点架子,聚餐时,一桌桌给家乡人敬酒。”老人儿媳朱考云说。

    姑妈100岁时,李德仁和李德群两家回乡祝寿

    每年,李德仁都会抽空回乡,一是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二是看望姑妈。“今年4月他刚回来,参加了创新发展大会,并做了主旨演讲。”

    2019年,李德仁在姜堰成立院士工作站。发挥测绘、遥感所长,李德仁为溱湖“铺”上一张生态环境监测网,实时监测植物、水质、生物等各项生态指标,助力姜堰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的建设。

    2022年10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溱潼院士旧居揭牌。每年,近万名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2022年,李德仁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溱潼院士旧居揭牌

    在院士旧居内,专门有一个展馆,里面是李德仁兄弟三人的介绍以及他们捐赠的珍贵物品。其中,“珞珈一号”卫星模型尤为珍贵。

    2018年6月2日,由李德仁带队研发的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珈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他将模型捐赠给了家乡。

    如今,院子里李德仁当年亲手种植的葡萄树枝繁叶茂,成熟时,那些葡萄犹如颗颗卫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毛晓华 文/摄

    常天马:

    2秒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李德仁读硕士的时候,王之卓告诉他:“我们中国人不能老是跟在外国人后面,我们要勇于提出新的研究方向,让外国人跟着我们走。

    拓跋濬:

    1秒前:播放

    艾米丽·斯威特:

    5秒前:”2019年,李德仁在姜堰成立院士工作站。

    乔玛丽·佩顿:

    5秒前:“今年4月他刚回来,参加了创新发展大会,并做了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