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误解了高晓松:生活要先谈苟且,再言未来

发布日期:2024-09-19 20:14

来源类型:络穴养生 | 作者:Hickey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2024年新澳开奖结果公布】【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2024年香港澳门开奖结果】【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澳门天天开彩好2024资料】

早在几年前,“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一句就在朋友圈风靡一时。甚至到现在,仍有许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少男少女把它奉为至理名言,把他当作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借口,深陷在信用贷中无法自拔。

这句话摘于《高晓松184天监狱生活实录:人生还有诗和远方》,全文是这样的:

“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当我们仔细对比这两句,就会发现,“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被过度解读了。

文章揭示了当我们没钱时,要选择去读诗,而非引导我们使用贷款去消费贷、信用贷提前消费、过度消费。

事实上,机智如我的许多条友们也早已看出了他们的套路,知道这是一个陷阱。

因为有太多的例子向我们揭示了:贷款会像毒品一样侵蚀你的大脑神经,让你产生依赖性,从而越贷越多,最终超出你自身的偿还能力,最后那巨额的利息只能把我们引向深渊,而非美好的远方。

但知道归知道,试问在当下物欲横流、攀比之风见长的社会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某呗、某东、信用卡的营销手段洗脑,那我们如何能在消费主义编织的的美丽谎言下,坐怀不乱?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以下几点:

抛开现实只谈远方只是小部分人的特权

对于我们普通的95后00后来说,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以至于我们从小适应了个性化非常高的生活。当我们走进职场,经历了社会的毒打后,崇尚自由、追求无拘无束的欲望更加强烈。

特别是前段时间,“裸辞风波”在网上沸沸扬扬,不少年轻人无法面对或承受现实中的职场压力,想到"生活不止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便任性地选择裸辞而去。事实上,之后的他们都不大好。

或许,只有经历了失去的苦,才会感受到曾经拥有过的甜。如果再让他们重新选择一次,相信他们中大部分都再不会做出这个冲动的选择。

那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潇潇洒洒地“追求诗和远方”,而我们却不行呢?

他们都有一个优于常人的显赫家世和教育环境,支持他们不需“苟且”就可以追求诗与远方,同时规避了很多试错的风险。

以高晓松为例,他从高晓松的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创办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外婆陆士嘉是北京航空学院筹建者之一,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和中国籍留学生,钱学森先生的师姑;外舅公施今墨,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唯一一位为孙中山、蒋介石和毛泽东三个人看过病的医生;舅舅张克潜,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父亲高立人,清华大学教授;母亲张克群,清华大学毕业,师从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由此可见,这种“抛开现实去追求诗与远方”的做法,只是他们这一小部分人的特权。

而我们,能在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下艰难生活已尚属不易,更何况放弃自己唯一的收入来源,去追求自己的诗与远方呢?

但就算是这样,谁又不曾有那么一个梦想呢?

于是乎,消费主义陷阱便应运而生。

在消费主义的陷阱下要苟且"偷"生

想要在消费主义编织的天罗地网中偷偷生存下来,避免掉进消费主义给我们挖的各种坑,那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消费主义的几种常见陷阱:

陷阱一:分期付款和信贷服务

有人曾把提前消费和过度消费比作饮鸩止渴,我认为这仍然无法诠释其根本特质,倒不如“温水煮蛙”描述的更加贴切。

对于月薪几千的上班族或者是在校大学生来讲,面对那些电子产品、服饰、化妆品等高昂的价格,我们在购买之前要综合衡量一下他的性价比,可是经过他们的分期,变成每天只要花几元钱就可以购买,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消费欲。

一开始,我们可以用自己手里的钱去买,随着消费欲的日益膨胀与个人收入的不平衡,某呗、某条、金条又应运而生。他们的潜台词便是,你没钱我先借给你花嘛,前提是你得还。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在消费前只看到了前半句,等到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日子过去,才懂得了后半句,而那时为时已晚。

不过,就算是这样,许多人仍然乐此不疲。

正如根据经济学家Prelec 的观点:

人们在进行信用支付时,体会到的“消费快乐”最为强烈,而“还款疼痛感”最为微弱。

陷阱二:消费主义颠覆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消费观念

事实上,面对消费主义铺天盖地的宣传,我们的父辈倒是谨慎的多,也更坚定的多。

因为我们父辈曾经体验过生活的艰苦,才明白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另一方面,他们从小就接受了崇尚节俭、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的濡染,而这与消费主义所倡导的奢侈、透支的消费观念是相对立的。

于是操纵着消费主义后面的资本为了生存,不遗余力地通过自媒体、广告等营销方式改造并蚕食着我们国家主流的消费文化。

他们一方面引导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忽略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并虚构一些场景,让他们认为自己需要某种产品。如:

男朋友对你好不好,看他有没有给你买买买。你对自己好不好,看你舍不舍得为自己买买买。

买,决定感情。

买,决定颜值。

买,决定你的品位。

另一方面又鼓吹“年轻人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如:

买,决定人生态度。

想买就买,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好看的男人和女人,都自带烧钱属性。

这些看似言之凿凿并被许多年轻人引为经典的口号,其实漏洞百出。

试想一下,你的钱除了花在了物品本身上,利息和手续费去哪里了?又有谁来为你的不断膨胀的购买欲来埋单?

毕竟,很多吸毒者第一次食用毒品都是免费的。

此外,我们要警惕,消费主义运作的重要方式便是用极低的成本去让人消费上瘾,从而把他培养成为市场中又嫩又绿的韭菜等着割完之后继续割。

陷阱三:时尚潮流只是消费主义榨取你财富的工具

半佛老师曾在《买不起奢侈品就是穷人吗?不,是聪明人》中指出:轻奢是收割当代年轻人和无知打工族的利器,就是那种有点贵,咬咬牙又能消费的起,消费之后还能靠吃泡面和蹭饭活得下去,但是拿出去说,还有一点面子的东西。比如各种200块的口红,千把块的化妆品,小几千的包包和衣服,都属于轻奢的范畴。

奢侈品是由有钱人拿来区分自己阶级的东西,轻奢这样的产品,就是各类精神中产们,拿来区分自己跟平民大众的东西。相较于雍容华贵的奢侈品,轻奢直接和流行文化挂钩,比如AJ、各类潮牌。在这种文化背景面前,消费者在认为,穿上它就是时尚潮流。

但到底是谁让你认为的?都说商家的嘴,骗钱的鬼。但是他们有钱,有钱就可以靠广告,砸到你的价值观崩掉,从而迷恋鞋服品牌,迷恋各种所谓的工艺和无可复制的技术,迷恋品牌赋能。

从半佛老师的观点可以看出,消费主义背后的资本在鼓吹内涵,强调时尚潮流与生活品质,让你在追求高溢价产品的同时,他们在牟取高额利润,用你的钱再打广告,然后再把他的价值观灌输给你,从而继续让他榨取你的财富。

我们可以了解以下两个规律,这样就更有助于我们远离消费主义的陷阱。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

也就是说,当购买一个物品,满足基础功能后,继续往上提升,虽然成本会变得更高,但产生的收益会越来越低。如下图所示:

因此,平常人花大价钱去追求微不足道的提升,实则是为消费主义捐款。

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效应是由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发现的。

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睡袍,那件长袍款式漂亮,色泽华贵,狄德罗非常喜欢。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屋里的家具,从款式到品味,都和长袍不匹配。为了能够达到与长袍匹配的效果,狄德罗开始剁手。他买了皮沙发替换草椅;用巨大的镜面包括壁炉;用新家具填满了家里的空间……不久后,狄德罗因此欠债了。

狄德罗效应把人性的弱点——“越得越不满足”用案例描述的淋漓尽致,也成为了消费主义陷阱利用人性弱点开展营销的常见套路。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为了能割到更多的韭菜,消费主义编织的童话也与时俱进,变得更难以让我们普通人察觉。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当我们了解它的本质之后,在心态上便应该有所改变:如果我们不是那一小部分人,在追求生活品质之前要考虑到自己的收入水平及需求。尽量避免使用各种贷款,也就是老人们常说的:有多少钱,做多少事

相信你一旦用理性和克制去进行每一笔消费,并养成强制储蓄的习惯,你就会发现,你的账户上的数字就越来越多,也更有底气地谈“诗与远方”了。

苟得住现在才有资格谈远方与未来

其实,苟且真的不丢人。

反而,我认为他是一种面对自己求而不得而选择继续蛰伏等待自己羽翼丰满的大智慧。

有很多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不要苟且,要追求个性,活在当下。

于是,有的人用买买买来获得心理的暂时满足,但他们忽略了只有拥有更多的财富才有资格去拥抱远方与未来

对于我们来说,在消费前我们一定要理性,克制自己的不必要消费行为,不要妄想着只买一次,下次就不买了。

因为,消费主义背后至少有一群人早就把你的心理分析的一清二楚,并想方设法地让你掏钱包。

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就去跟风,去进行与自己收入水平不平衡的消费,不仅无法获得持续性的快乐,还会被贷款与利息压的喘不过气,这样不仅降低了你当前的生活质量,同时,你将与自己梦想中的远方渐行渐远。

举一个例子:

两年前,我的两个家境一般的同学小A和小B都毕业了。小A顺利通过了公务员考试,进入了我们当地的区政府机关工作。工作之后,为了奖励自己,他办了一张信用卡,用24期分期的方式买了一台最新的ihone8 plus和macbook air,随后他贷款花了10几万买了大众,同时也跟着自己的领导同事学会了抽烟,基本每天一包20左右的小贡。

此外,由于单位离市中心比较近,下班之后他经常与几个同事一起就在附近吃顿饭,喝点小酒。就这样,两年时间过去了,拿着每个月将近6000的工资,年底绩效接近2万的他,除了一口黄色的牙齿和仍要更换的ihone8plus和汽车,只存住了不到2万元,同时还有几个月的车贷没有还。

而小B在毕业那一年,直接考取了我们当地小学的编制。父母觉得离家比较远,给了他8万让他贷款买一辆车,但是,小B认为自己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买车的性价比不高,依然选择乘坐公交汽车和电动车作为代步工具。同时他把这部分钱作为了他开始理财的第一桶金。

此外,因为住在家里,他把自己5000块钱工资分成1000与4000,1000作为基本生活费,4000元定投指数基金。到现在,他的基金账户里已经有超过了25万元,同时由于自己比较节俭,自己的银行卡里还有几千元以备不时之需。

小B的例子告诉我们:生活的苟且,能够让我们减少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不必要消费,从而帮助我们 我们慢慢积累财富,这样终有一天,我们就能够积累足够的资本去追求我们的梦想和远方。否则,我们就会变成囊中羞涩的小A,不仅身负贷款,也丧失了追求远方与未来的底气。

还记得5年前,因“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而爆红的顾少强吗?

可是媒体向我们宣扬了她“说走就走”任性与情怀,却没有提醒我们,他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他也安于现状,苟且生活了11年,并积累了11年的财富。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们没有显赫的家世、丰富的人脉和优质的资源,我们的一切都要靠自己来争取。

让我们先言苟且,积累足够的财富,等有朝一日有了足够的资本,再去追求我们的远方与未来!

图:网络

文:潇潇暮雨醉春风

艾尔昔:

1秒前:男朋友对你好不好,看他有没有给你买买买。

维吉尼亚·海伊:

4秒前:因为我们父辈曾经体验过生活的艰苦,才明白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Salata:

6秒前:他买了皮沙发替换草椅;用巨大的镜面包括壁炉;用新家具填满了家里的空间……不久后,狄德罗因此欠债了。

贾小双:

1秒前: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就去跟风,去进行与自己收入水平不平衡的消费,不仅无法获得持续性的快乐,还会被贷款与利息压的喘不过气,这样不仅降低了你当前的生活质量,同时,你将与自己梦想中的远方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