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他们在杨官寨“国际田野考古学校”里感知中国考古

发布日期:2024-09-19 15:19

来源类型:学霸说保 | 作者:陈观泰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澳门王中王100%的资料老澳门】【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澳门六开彩精准资科大全】【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626969澳门资料大全版】


炎热的三伏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西安杨官寨遗址考古队队长杨利平收到一条隔着12小时时差的微信:“回想6月24号,那是我第一次来到杨官寨的考古工地上。我还记得当我用手铲刮面时,首次看见土面上出现暗橙色夹砂陶片一角时的激动。在您的指导下,我逐渐理解了我负责的探方内的遗迹现象和层位关系。能来到杨官寨遗址参与暑期发掘,我感到非常荣幸。”


几天后,另一位国际田野考古学校学员也留言:“发掘的经历让我难忘,即便现在已经结束并且回到美国,但未来暑期学校继续开办,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我身边对中国考古感兴趣的朋友来参加。”


他们所说的国际田野考古学校,正是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和美国田野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杨官寨中美田野国际考古学校培训班”(下文简称:杨官寨国际田野考古学校)。该学校自2010年开始,每年暑期,组织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依托陕西杨官寨遗址,从考古理论学习到实操,开展培训。2024年度杨官寨国际田野考古学校于6月中旬正式启动,共招收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及国内学员11人。


国家文物局慰问中美田野考古培训班学员


杨官寨的探索前行


杨官寨国际田野考古学校始于2010年,是最早的、也是当时国内唯一一个国际田野考古学校,旨在向学生介绍、传播有关中国文化、历史、考古方面的知识。从2010年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寇岑考古学院研究员、国际田野考古学校顾问叶娃博士便会带着一批学生,来到她再熟悉不过的杨官寨遗址,叶娃曾于20世纪80年代求学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谈起项目的缘起,叶娃说道:“2008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阿方兹教授联系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史系和寇岑考古学院的罗泰教授,希望能够由加州大学接手他经营多年的国际田野考古学校,以组织美国学生到中国参观、学习为主要形式,训练美国学生的田野考古能力,为其提供发掘场所并积累经验。后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反复协商,并请示陕西省文物局,设立国际田野考古学校的条件日趋成熟。2009年秋,三方最终达成协议决定联合举办国际田野考古学校。”回忆起往事,年过七旬的叶娃感慨万千。“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生,因为种种机缘爱上东方文化并对中国考古感兴趣。但作为本科生并没有太多机会来中国参与相关发掘。基于学生们对中国考古罗曼蒂克的想象和憧憬,杨官寨国际田野考古学校就给学生们提供了这么一个考古专业教育平台。”


田野发掘实践


飞跃重洋领略中国考古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一个月前,11名青年学生,漂洋过海,不远万里,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西安。第一站,他们首先来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这里接受为期一周的理论基础学习,课程涉及“中国考古史”“考古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关中地区史前文化”等内容。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钱耀鹏教授的带领下,学生们在实验室里辨认陶片,了解渭河流域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课程的安排可谓精心设计,从大往小、由粗到细,最后一讲讲到杨官寨遗址,为接下来为期数周的田野发掘做知识储备。据叶娃介绍:“在美国也会教授中国考古相关内容,杨官寨遗址作为关中地区一处典型的庙底沟文化中心聚落,它凝聚着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和智慧结晶,从中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这也是我们选择杨官寨遗址为国际田野考古学校田野发掘地点的原因之一。”


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11位学员终于迎来了沉浸式的“实训”。骑着山地车、戴着头盔、斜挎着背包……一群说着英文的青年从驻地骑行至杨官寨遗址发掘区大棚,等待他们的是100平方米的发掘任务……为应对高温天气,防暑避热,上工时间为上午七点半至十一点半,下午三点至七点。即便如此,每天仍要足足干满八个小时,烈日下,大家的汗水沿着发丝和脸颊,淌落而下。


骑车去上工


Tabitha是一名来自斯沃斯莫尔学院主修英语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当被问及没有考古知识背景的她,为何会选择杨官寨国际田野考古学校时,她说:“我的学校没有考古学这个专业,但我想去看看考古到底是什么样子,因为中国文化和我父母从事的工作相关。我也不想把自己限制在只学习这一件事上,尽管我知道未来我不会从事考古、也不会成为考古学家,但我认为从不同领域获取学习经验是一种很好的人生经历,起码了解考古是如何运作的。”在杨官寨遗址,Tabitha收获了丰富的田野考古知识和技能。“百分百地肯定,我学到了许多,比如对土壤的认知、地层学的相关知识,遗址上有人类活动也有自然活动,遗址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在发掘的时候要关注遗迹如何形成以及如何被反复利用。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我意识到中国考古发掘过程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特别是记录不同地层的方式、画线都是很特殊的,有别于其他地方,领略到这些中国考古有趣且独特的方式方法,也体会了中国考古的魅力。”


体验到考古魅力的不仅有Tabitha,“在学校里,我们学习到的内容更倾向于考古结果以及对发掘出来的文物的研究方法。在田野中,我们学习到了各种只在课堂上看过的工具的使用手法。尤其在现场学习到的对土壤的观察和判断是无法在教室通过教科书学到的。”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人类学考古方向的大三学生劳雪桐不假思索地说道:“有一次,我们在地上发现了一个橄榄型的遗迹现象。最初认为这可能是一个瓮棺葬。这让我们非常激动。但在随后的刮面工作中,这个圆消失了,我们非常失望,但这让我们认识到,在考古工作中现场的判断是不断改变的。我们不应该即刻就下判断。现场即刻的判断有可能会走向一个错误的方向,过早的判断很可能让我们空欢喜一场。这件事让我受益良多,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因为想要看到一个结果就对事件做出太快的判断。”


“我之前在阿拉斯加发掘过,那里的遗址非常小。当我来到杨官寨的时候,我心想,天哪,这里太大了!我发现这里的土壤真的非常与众不同。我需要不停地用水壶喷洒它,才能区分出边界,看清现象。有趣的是,我使用了很多在国外完全没见过的发掘工具,比如像这个东西(应该是老虎抓)。而且我也第一次见到平头的手铲。”就读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专业的加拿大籍华裔青年Emily说。


现场教学


学员筛土


从杨官寨出发的学术友谊与自我锻炼


土地下的记忆被土地上的人传承着。在杨官寨的夏天混杂着泥土和汗水的味道,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就已经深深地砌入了记忆的城墙中。


找到了做相同学术方向或可以互相合作的学术伙伴们,建立学术友谊,也是暑期学校学员们提到的另一大收获。“我结交到了来自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国家的朋友,庆幸自己遇到了这些专业且热情的学者和老师。更重要的是,我也在这里遇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上工或下工后聚集在一起讨论知识、彼此交流,事实上认识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想法,可以开拓思路。在杨官寨的这段时间无疑是我考古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本科生魏雨薇说。凭着对陌生领域的好奇,对熟悉领域的追问,对兴趣爱好的分享,在用餐、集体活动时,总能看见同学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说着笑着。魏雨薇将这些称为一种“生活上的气息”。


彼时长远的眼光、宽阔的视野,促成了杨官寨国际田野考古学校的萌芽,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杨官寨国际田野考古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和收获的结果也是出乎罗泰和我的意料,例如第一届暑期学校学员里有两个都去了哈佛,一个刚刚拿到了博士学位,另一个学生的论文还荣获美国考古学会论文一等奖,这位学生说过她真正的考古发掘就是从杨官寨开始的。这些年,共计约有120名外籍学员参加了杨官寨国际田野考古学校,大概有20个继续在考古领域深造,有的在做史前史研究,也有转向艺术史方向的,从未想过他们中有那么多人会继续学习考古。”叶娃感慨地说。


感知中国、体会中国、了解中国


闲暇之余,Emily此行最喜欢的旅程之一就是在汉阳陵体验汉文化。在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学员们体验了独特的遗址保护展示理念,身临其境地参观与感受令人耳目一新。在汉文化学习中心,学员们身着汉服,演练汉代基本礼仪,沉浸式体验深沉华美的汉风汉韵。赏美景、叹古今,这座保存完好的“西安名片”为国外学员提供了一个感受古城历史与现代文明交融的独特视角。Emily补充道,“我们要学会欣赏不同的美。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对了,还有这里五花八门的各种面食,这里的人日常天天吃面食,太好吃了。”


参观汉阳陵期间体验汉服文化


“杨官寨国际田野考古学校的成功举办,在沟通中外考古学术交流、促进理论方法互鉴、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新时代中外考古学交流互鉴的示范性案例。将暑期学校打造成杨官寨遗址的一张名片,这是相互交流,了解学术,认识中国考古的绝佳机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种建荣表示。


国际田野考古学校的举办不仅推动传统考古学科发展,也为推动世界考古学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贾强认为,今后要通过暑期学校的举办进一步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达成人文的互动交流,持续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多走多看多交流,感知中国、体会中国、了解中国,这些国际田野考古学校逐渐成为留学生倾听中国声音、读懂中国考古故事、感受中国文化底蕴的有效窗口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及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大道不孤,德必有邻。毕竟,心走近了,大洋便是咫尺。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商雨晨

复审 | 冯朝晖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布拉德·约翰逊:

7秒前:在杨官寨的夏天混杂着泥土和汗水的味道,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就已经深深地砌入了记忆的城墙中。

姬帅:

6秒前:在田野中,我们学习到了各种只在课堂上看过的工具的使用手法。

Nottingham:

8秒前: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贾强认为,今后要通过暑期学校的举办进一步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达成人文的互动交流,持续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江雪:

8秒前:彼时长远的眼光、宽阔的视野,促成了杨官寨国际田野考古学校的萌芽,一晃十多年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