阉祸为什么会卷土重来?略论唐朝宦官权势的演变(下)

发布日期:2024-09-18 22:19

来源类型:娱乐圈八卦 | 作者:三宝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澳门一码中奖】【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澳门一肖一码100精准2024】【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澳门一肖一码100%准确彩】

监军置印与神策军中尉制

大历五年(770年),唐代宗借宰相元载之助杀掉鱼朝恩后,禁军之权重回朝官手中。大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卒,唐德宗李适即位,这时禁军由朝官王驾鹤执掌有十多年之久,权震中外,难以驾驭。德宗就和宰相崔佑甫商议,让“引为心腹”、胥吏出身的白志贞受任神策军使,此时“内官不复典兵”。

然而,建中二年(781年)削藩失败,随后爆发四镇之乱及泾原兵变后,再度让宦官重新执掌禁军并成为定制。根据《旧唐书》上的记载,发生这一变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白志贞的失职,说是“召集无素”“并无至者”。致使唐德宗成为第三个逃出长安的皇帝,期间,德宗身边唯有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等率诸宦者及亲王左右息从。

唐德宗

不过,这个黑锅并非白志贞一人能背得动的,其核心问题四镇之乱及泾原兵变中,朱滔、李希烈、李怀光以及朱泚等人的不忠,让唐德宗李适陷入了巨大的信任危机之中,他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主要威胁是来自藩镇,改变了德宗“疏斥宦官,亲任朝士”的态度,转而为亲信宦官“颇忌宿将”。

《旧唐书•宦官传》中记载:“德宗避泾师之难,幸山南,内官窦文场、霍仙鸣拥从。贼平之后,不欲武臣典重兵,其左右神策、天威等军,欲委宦者主之。乃置护军中尉两员、中护军两员, 分掌禁兵,以文场、仙鸣为两中尉,自是神策亲军之权,全归于宦者矣。”

就这样,在兴元元年(784年),德宗先任命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监左、右神策军。而且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贞元十一年(795年),“癸巳,以李说为河东留后,知府事。说深德王定远,请铸监军印,从之。监军有印自定远始。”这样,通过河东监军置印开始,宦官监军从暂时变为常态化、制度化。后来,德宗仍不放心,又于贞元十二年(796年)六月,任命窦文场、霍仙鸣为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直接统帅、指挥禁军,从此,禁兵全归宦寺,窦、霍二人势倾中外。从监军置印到神策军中尉的设立,前后相隔一年,至此,宦官势力分布从中央到地方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相权的衰微与宦官参政

其实宦官权势的延伸远不止典军,枢密使同样是宦官权力上升的产物。在清人赵翼所修的《廿二史札记》一书中开篇就有介绍“推原祸始,总由于使之掌禁兵、管枢密,所谓倒持太阿而授之以柄,及其势已成”“其后又有枢密之职,凡承受诏旨、出纳王命多委之,于是机务之重,又为所参预。”

唐代的相权是逐渐被各方所分化的。开元年间,唐玄宗使高力士掌机密,《旧唐书•高力士传》记载“每日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

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时,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单独设置学士院,负责专掌内命,成为天子的私人秘书班子,其撰制直接从禁中发出,故称“内制”,用白麻纸书写。而中书舍人所撰写的,是外朝所拟,被称为“外制”,用黄麻纸书写。这样,皇帝的命令就被分为内制与外制,直接分割了外朝宰相议政之权,成为名符其实的内相。

为了防止宦官典军一人独大,还需要将宦官的权力进行分散,管军队的如前面所述设神策中尉,而宦官参与政务则单独设置枢密一职。《资治通鉴》中记载:大历元年(766年)十二月(大历元年即永泰二年,是年十一月改元),“宦官董秀掌枢密”,当时这属于临时差遣,负责掌管枢密事务,还没有正式使名。但董秀没有很好领会皇帝意图,去制衡外朝大臣,反与权臣相互勾结,导致后来其与宰相元载共同被杀。

到唐宪宗元和年间,刘光琦、梁守谦掌枢密,与宰相共议国政,期间虽人数有调整,但一直到唐末,两枢密与两神策中尉的架构,其实基本固定下来,号为“四贵”。

此时,在皇帝身边形成了神策中尉掌军、翰林学士为内相、两枢密制与原有的宰相制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的中枢体制。

枢密使的制度化,在后来中晚唐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旧、新《唐书》《资治通鉴》等的记载,在唐敬宗时,才有了枢密使一职的统一记载,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宦官刘克明杀了唐敬宗,打算拥立绛王李悟,“于是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中尉魏从简、梁守谦定议,以卫兵迎江王李涵入宫,使左右神策、飞龙兵进讨贼党,尽斩之”。这里的李涵就是甘露之变中的唐文宗,后更名为李昂。

唐文宗

自唐德宗之后十一个皇帝,除哀帝为藩镇朱温所立以外,其余皆为宦官或立或废。

顺宗李诵(在位八个月为宦官俱文珍所迫退位,死因有争议,有病死说和被害说)、宪宗李纯(宦官拥立即位,暴崩,死因与宦官有关)、穆宗李恒(王守澄、梁守谦等宦官拥立,中风后暴崩)、敬宗李湛(被宦官刘克明等所杀)、文宗李昂(王守澄、梁守谦等宦官拥立)、武宗李炎(宦官仇士良和鱼弘志拥立)、宣宗李忱(宦官马元贽等拥立)、懿宗李漼(宦官王宗实拥立)、僖宗李儇(宦官田令孜、刘行深、韩文约等拥立,暴疾而死)、昭宗李晔(宦官杨复恭、刘季述等拥立,被朱温所弑)、哀帝李柷(朱温所立,后被鸩杀)。

不难发现,自德宗重新委任宦官大权之后,宦官已渐成为唐朝中后期握有军政实权的核心人物,开始摆脱“假人主之权”的阶段,家奴爬上了主人的地位,到了晚期,皇帝反而要取得宦官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维持傀儡身份。

例如,仇士良先后杀害了“不听命” 的二王、一妃、四宰相,并在朝官面前公开指责唐武宗的过失。

拥立昭宗的杨复恭公然声称他是“定策国老”,而唐昭宗是他的“负心门生天子”。《 新唐书•刘季述传》中记载,宦官刘季述以所持扣杖画地责问唐昭帝:“某日某事尔不从我,罪一也,数至十未止。”

南衙北司之争

宦官当权,以拥立不同的皇帝为派别。如唐宪宗暴死后,王守澄、梁守谦等宦官拥立宪宗第三子李恒,就把支持拥护澧王李恽的宦官吐突承璀给杀了。再后来,文宗即后,与王守澄清关系不睦的仇士良担任了左神策中尉,架空了王守澄,最后王守澄被毒杀。

在宦官发展和争夺权力的同时,外朝官员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就以投靠不同的权阉而结为朋党。从唐宪宗时期就开始“牛李党争”,直到宣宗以后才结束,期间牛、李两党各有主张,各自依附当权的宦官,两党随着皇帝的更迭,受宦官派别起伏的影响而互有进退。如李德裕之父李吉甫就是依附宦官吐突承璀的,李德裕就是在杨钦义的帮助下当上了宰相。同样,牛党的李逢吉在长庆年间“密结佞臣”“求结于守澄”而跃居宰相。

外朝官员和内朝宦官本来不是一个阶层的;而宦官的专权,正是夺了朝官的权。因此,只要皇帝有去宦官之意,朝官就会纷纷起来反对宦官的,这就是唐朝历史上的南衙北司之争。

肃宗时期,当时代表外朝的官员有宰相裴冕、萧华等人与代表宦官势力的有李辅国、程元振之争。代宗时期,又借助宰相元载除掉了宦官鱼朝恩。德宗一朝,宦官权力重新稳固以后,这种朝宦之间的权力争夺再度卷土重来。

第一次是唐顺宗永贞元年,发生了“二王八司马”反宦官集团的“永贞革新”运动。唐顺宗启用翰林学士王叔文、王伾二人,联合宿将范希朝等人,决心铲除宦官专权,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收回宦官的兵权,结果被宦官俱文珍等反其道而行,上演“永贞内禅”一幕,唐顺宗被迫退位,夺权遂告失败,王叔文被贬而死。

第二次和第三次发生在唐文宗时期。太和四年(830年)翰林学士宋申锡拜相,二人私下商量铲除第一个目标是宦官王守澄。

《旧唐书∙宦官传》中记载“尝独对探知,上略言其意,申锡请渐除其逼。帝亦以申锡沉厚有方略,为其事可成,乃用为宰相。申锡谋未果,为注所察,守澄乃令军吏豆卢著诬告申锡与漳王谋逆,申锡坐贬。”这次过招,在强大的宦官势力面前,宋申锡明显能力其实不足,王璠把秘密计划泄露,被王守澄及攀附于他的大臣郑注所诬,宋申锡被贬出京。

第二个目标是仇士良、鱼志弘等宦官,也就是我们前篇从甘露之变看唐朝宦官专权(上)所述的太和九年(835年) “甘露之变”中所要伏杀的对象。结果是事情败露,禁军大杀朝官,当朝四宰相都被杀掉。这次唐文宗任用的是本来攀附王守澄清的李训、郑注二人,而要伏杀的仇士良、鱼弘志正是靠李训才得以占据中尉高职的。这次事变后,皇位继承完全决于宦官之手,宰相只可惟命是从。

第四次是唐宣宗是左神策军中尉马元贽拥立,即位后,勤于政事,以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为宰相。在位期间,他先将“甘露之变”中的李训、郑注等人全部昭雪,把为患唐朝近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彻底消灭。

大中八年(854年)十月,宣宗以论诗为名,诏翰林学士韦澳、宰相令狐綯等密谋对策,决心除掉所有的宦官,但已被宦官权势吓破胆的宰相令狐綯“恐滥及无辜,密奏日:‘但有罪勿舍,有阙勿补,自然渐耗,至于尽矣。’”结果又是走漏了风声,“宦者窃见其奏,由是益与朝士相恶,南北司如水火矣”,计划又告失败。

权宦的覆灭

唐昭宗时期,中央政权日薄西山,加上黄巢起义的冲击,只能在强大的藩镇间苟延残喘。昭宗李晔即位之初,想从宦官手中夺回军权,他先离间宦官杨复恭与其干儿子之间关系,迫使杨复恭出逃,后杨复恭被华州节度使韩建杀。

景福元年(892)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人借口平叛杨复恭和他的干儿,实为扩大地盘,未经朝廷批准,就发兵进攻。至此,李茂贞与朝廷打起了口水仗,而且在信中还嘲讽宰相杜让能、中尉西门君遂。面对傲侮王命的李茂贞,昭宗与宰相杜让能商议,打算让杜让能及亲王典禁兵,这时的昭宗已经转向依赖宗亲和宰相。九月,朝廷与强藩间的战争打响了,昭宗输了,强藩李茂贞兴师问罪,宰相杜让能以及观军容使西门君遂等人替昭宗挡了一回,成了替死鬼。乾宁二年(895年),李茂贞移师长安,昭宗外逃,结果被华州节度使韩建挟持,此后被幽禁了三年之久。直到乾宁五年(898年)八月,唐昭宗回到长安,改元“光化”。

这时的唐朝中央政府已经在周围的强藩混战中,越来越没有话语权,内部朝宦之间的斗争却没有停止,各方都想通过拉拢藩镇势力来壮大自己。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 昭宗被宦官刘季述等人囚禁起来,关进了少阳院,打算另立太子为帝。宰相崔胤就去联合节度使朱温,压制宦官,杀死刘季述等人,天复元年(901年)正月初一,昭宗得以复位。

天复元年(901年)十一月,宦官左神策军中尉韩全诲等人逼唐昭宗罢去崔胤宰相之职,并挟持唐昭宗到了凤翔,投靠了李茂贞。后来,朱温起兵围攻凤翔。天复三年(903年),李茂贞把昭宗交还给朱温,昭宗得以返京,此后,诸道宦官监军被诛,神策军跨掉,这时的唐朝中央政府控制大权已全部落入了朱温手中,与皇权密切联系的宦官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走到了尽头。至此,唐朝外廷官员与宦官的斗争到此结束。

天复四年(904年),唐昭宗遇害,朱温等假诏拥立李柷即位,即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李柷“禅位”于朱温后再被鸩杀,唐亡。

小结

唐代宦官内参国政,外掌军权,在中晚唐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虽不是皇帝的本意并非如此,但结果是导致了前门拒狼,后门进虎。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等共同交织作用下,不仅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且激化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加速了唐王朝瓦解。

(本文原创作者:史说新传。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郑升吉:

5秒前:这里的李涵就是甘露之变中的唐文宗,后更名为李昂。

水井真希:

4秒前:但董秀没有很好领会皇帝意图,去制衡外朝大臣,反与权臣相互勾结,导致后来其与宰相元载共同被杀。

陈师道:

9秒前:根据《旧唐书》上的记载,发生这一变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白志贞的失职,说是“召集无素”“并无至者”。

田蒙:

2秒前: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等共同交织作用下,不仅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且激化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加速了唐王朝瓦解。